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国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仅30%。在当前国际环境变局当中,美国利用其在芯片产业的优势技术为对中国采取“断供”策略,一方面是给我国的芯片产业链整体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坚定在芯片这一卡脖子技术领域必须走自主化道路的决心,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2020年9月4日,福田区大湾区建设发展促进中心在此背景下,组织“湾聚智造,聚创未来”沙龙活动,邀请以汇顶科技、戈尔科技、昱科环球、泛斯泰、麦迪实为代表的工业制造企业和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进行沙龙交流。
首先由福田区大湾区建设发展促进中心余莉主任介绍2020年1-7月福田保税区工业产值情况,从4月份开始园区工业企业逐渐扭转下跌态势,复工复产率持续走高。特别是在福田区“惠企十一条”、“1+9+N产业政策”以及福田区金融机构针对疫情下推出的众多创新业务形态,极大提振企业信心,助力园区工业总产值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
随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电机工程和计算机博士、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协会林昕博士给与会企业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链构成、产业技术构成要素、核心技术断点等,也着重介绍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消费市场和产能情况。对比长三角,深圳在芯片消费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但是在芯片行业的全产业布局上仍与长三角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集成电路产业总体投资占比不高,二是技术、产能供给侧不足,三是配套的设备供应厂商数量不足,四是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协同和长三角相比存在差距,五是产业所需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差距的背后意味着产业空间和增长潜力,尤其是在国家产业规划指导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引导下,林昕博士鼓励园区工业制造业企业顺应市场趋势、抓住技术升级机遇,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
最后,来自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负责国际业务和普惠金融的两位负责人,对与会企业分别介绍了中信银行国际外汇业务和普惠金融方面若干创新政策,助力企业一方面应对海外疫情对贸易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机制助推企业布局国家战略产业,充分激活金融要素对实体经济的粘性和融合度。疫情以来,中信银行在高端境外人才外汇项下便利化试点、外汇交易通、房链网证融资模式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出海业务和国内产能稳定爬坡过坎,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机制,实现创新要素在湾区汇聚。(通讯员:蔡志腾,伍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