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保解读:医保支付方式“DIP”是什么?

曾豆豆
2023-11-13 08:51:26

医保基金是如何实现支付的?近年来,广州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形成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按项目付费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作为医保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结算方式,DIP具体是怎样运行的?近日,广州医保为参保人进行了解读。

一、什么是医保支付方式?

医保支付方式是指医保部门与定点医院结算医疗费用的方法。

参保患者在定点医院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属于统筹基金报销的部分由医院记账,定点医院汇总申报全部参保患者记账费用后,医保部门按照约定的支付方式与定点医院结算。

医保制度启动初期实行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容易出现“大处方”“大检查”“滥治疗”等过度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还会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因此,广州医保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自2018年起实行DIP。

Tip:所有参保患者所享受的医保待遇,与医保支付方式是没有关系的。

二、DIP是什么?

广州DIP是按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的不同,通过大数据手段,将超过800万份的病例进行归类处理,形成7000多个病种,每个病种设定相应的分值,医保部门以病种为单元,按分值与定点医院结算费用。

DIP是目前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可以促进定点医院因病施治、合理诊疗,缓解“小病大治”“大病小治”现象,保障患者获得更加优质、更具价值的医疗服务。

Tip:每个病种包含了很多个具体病例,有简单、轻症的病例,也有相对复杂、疑难的病例。

三、病种的分值是如何确定的?

每个病种的分值,对应的是全市平均费用,是根据该病种的历史大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数,包括全市所有定点医院、全部参保患者病例。

具体到某一病例,医保还会在病种分值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费用等因素,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分值:

对于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平均值的病例,建立分值校正机制,按一定比例增加分值,并结合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监护病房天数等因素分类增加分值。

对于个别费用显著高于正常情况的病例,建立特殊病例分值校正机制,经定点医院申请后,按病例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结算。

对于住院时间比较长的病例,如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恶性肿瘤晚期、慢性心功能衰竭等,采取床日结算,按住院天数累计计算分值。

因此,病种分值不是某个机构、更不是某个人拍脑瓜决定的,而是根据历史大数据算出,再征求医院意见适当完善,并根据具体病例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具有现实合理性,为绝大多数医院所接受,可保障参保患者临床合理诊疗需要。医保部门每年与定点医院进行全年费用清算时,在对每一病例分值进行校正的基础上,还对各定点医院全年所有病例的总费用进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Tip:病种分值是全市平均值,既不是地板,也不是天花板,更不是单个病例的最高限额。定点医院不能以达到平均费用作为强制病人出院的理由。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