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袭,如何预防与治疗?中医有妙方!

周芬
2025-01-15 11:17:20

最近流感来势汹汹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

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

其中99%以上为甲流

不少朋友们都中了招

发热、咳嗽、流鼻涕

真是太折腾人了

......

临近春节

大家更是担心流感会影响走访亲友

今天养生君就带大家

“扒一扒”防“流”妙招

1、什么是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

2、流感一般有哪些症状?

流感通常起病急骤,与普通感冒相比,症状更为严重和突出。

▷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会持续3-5天。

▷ 同时,伴有明显的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这些全身性症状往往比呼吸道症状更为显著。

▷ 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但相对而言,鼻塞、流涕等症状可能不如普通感冒那么突出。

▷ 部分患者还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3、一般流感如何进行传播?

▷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 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共用玩具等,再触摸自己的口鼻,也可能导致病毒进入体内而引发感染。

▷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室、商场等,流感更容易迅速传播。

4、西医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每年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等密切接触人群。

2、日常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关键时间点。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喷溅,使用后的纸巾应及时丢弃并洗手。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

3、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蛋类等,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糖饮料。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也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治疗方法

1、抗病毒药物:

一旦确诊为流感,应在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服用,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

2、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患者,可根据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方法。

当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等;

当体温高于38.5℃时,可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

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身体恢复。

5、中医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理念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在流感高发季,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正气,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流感的侵袭。人体的正气充足,外邪就难以入侵,即使受到外邪侵袭,也能迅速调动自身的防御机制进行抵抗,从而减少发病的几率或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防方法

1、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冬季宜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以养护阳气,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燥热、油腻的食物,以免助生痰湿,影响脾胃功能。

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百合、银耳、红枣、枸杞等,煮粥或炖汤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增强体质。

此外,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黄芪、党参、菊花、金银花等,也可适当饮用,但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服用引起不适。例如,用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煮水代茶饮,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流感。

2、中药香囊佩戴:

中药香囊是中医传统的预防疾病的方法之一。选用具有芳香化湿、辟秽解毒、开窍醒神作用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艾叶、冰片、苍术、薄荷等,根据一定的配方比例研成粉末,装入香囊中随身佩戴。

中药香囊散发的药物气味可以刺激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同时还能起到清新空气、驱赶蚊虫的作用。

3、艾灸保健: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流感高发季,可选择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进行艾灸,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每周进行2-3次艾灸,每次每穴艾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图源:广东中医药

需注意,艾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应谨慎操作。


4、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项目动作舒缓、柔和,注重呼吸与身体运动的配合,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30-60分钟,有助于在流感高发季保持身体健康。

治疗思路

1、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流感注重辩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所属的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轮流感‍‍

主要抓这3个典型病机

来辩证

有表寒:怕冷、怕风,舌苔白,这些都是外感风寒的症状。

有内热:咽喉红、肿、痛,搭配舌质红,还有一些人口干口渴,小便黄少,这些都是内热的证据。

有湿:四肢有酸痛、沉重无力、发软的感觉,这个是湿导致的。舌苔腻,也是湿的典型症状。

通常这时候可以看看舌头,舌苔比较腻、水滑;或者整个人打不起精神、黏人;还有大便也可能会比较稀糊。这些都是湿的证据。这个辨证稍微有一些难度,如果能够结合脉诊是最准确的。

本轮甲流病机复杂

不能一味发汗

也不能一味清热

这次的病毒感冒有寒,有内热,有湿,所以症状变得比较复杂,处理起来也会相对更有难度。

以前有时候感冒,发发汗就可以好,现在不管用了。

如果单纯用驱寒发汗的方法,风寒的症状会好转,但可能会导致内热更重,咽喉更痛,嘴巴更干,还有的甚至会流鼻血。‍

如果单纯用清热的方法,抗生素或者清热的中药用下去。会让体表的寒湿更加散不出去,甚至留下这个寒湿的病根,造成一些鼻炎、过敏类的慢性问题。

而且因为夹了湿,气血运行受阻,感冒更不容易好彻底,且比较多会反复。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证型,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和中药进行治疗:

1、风热犯卫

症状:发热或未发热,咽喉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多见于发病初期。治疗:疏风清热。

常用中成药:银翘散、金银花颗粒、夏桑菊颗粒(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风热夹湿

症状:高热反复、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胃脘不适、恶心呕吐、大便臭秽等。治疗:清热祛湿。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连花清瘟颗粒、保济丸(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风寒夹湿

症状:胃寒流涕、咳嗽痰多、痰稀白、身困乏力、关节酸痛等。治疗:解表散寒化湿。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液、风寒颗粒、小青龙颗粒(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中成药治疗:

在流感初期,症状较轻时,也可选用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同样需要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用药。

3、中医外治法:

除了口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如拔罐、刮痧等也可用于流感的辅助治疗。

拔罐可选择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通过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目的,有助于缓解流感引起的头痛、身痛、发热等症状。

刮痧则可在背部膀胱经、手臂肺经等部位进行,刮拭出痧,以促进邪气排出体外,减轻症状。但中医外治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皮肤过敏等患者,更要谨慎使用。

流感高发季,我们既要正确识别流感的症状,采取科学有效的西医预防和治疗措施,也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同应对流感的威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在流感流行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恐慌,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也是战胜流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为深圳市重点专科中医特色肺病专科,深圳市三名工程依托科室;在徐卫方教授的带领下,秉持“中医有特色、西医不逊色”,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期中-重度支气管哮喘、重症肺源性心脑并发症、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睡眠性疾病、肺结节管理及肺部肿瘤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中药熏蒸、中药敷贴、中药足浴、穴位注射、刺络拔罐、耳穴压豆及中药膏方、自血疗法等特色治疗,疗效显著。

同时,积极主张在诊治各种肺病中大力采用扶正固本、肺脾肾同治、温阳益气诸法,减少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在诊治肺系危重和肺部肿瘤疾病方面突出中医药特色及优势,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尤其学科带头人徐卫方教授在中西医结合肺康复及呼吸慢病管理方面比较有造诣,包括近几年重视呼吸睡眠中西医结合诊疗,积极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呼吸睡眠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临床取得了一定成效。

出诊时间

徐卫方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周日下午(名中医馆)。

高运吉主治医师门诊时间: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王科澎主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王震主治医生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全天,周五上午,周六周日下午。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