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定位:深圳十区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张一帆
2018-10-22 09:54:12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深圳品牌”战略,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圳十区通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优化重构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影响力。

福田 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福田区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高位转型、二次创业”的攻坚阶段。全区上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总体目标,按照“再中心化、再创业、再提升”的路径,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福田区在深港河套合作区战略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助力构建高质量高规格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新平台。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深港合作区,福田作为合作区所在地和前沿对接地,正在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致力将合作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和新城市地标的聚集区。

福田将通过深港合作和国际人才资源布局智能芯片、智能驾驶、低碳能源、生物制药等旗舰项目,加快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下大力气做好规划、推动和建设工作,开展政策整合和体制创新,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产业结构再优化,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保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金融业与创新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高端高新促进产业向上突围,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打造世界级湾区现代产业引领区。

罗湖 “三大变革”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圳商报记者 王斗天

罗湖区委七届六次全会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起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机制。

推动发展质量变革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和绿色低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含量、价值含量和绿色含量。

推动发展效率变革的体制机制。构建土地高效统筹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强区土地供应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统筹土地供应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贡献用地、土地整备形成用地、查违拆违腾出用地、“城市双修”零星用地等各种方式,为罗湖发展增加宝贵资源。

推动发展动力变革的体制机制。加强开放协作,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支持香港科研成果在辖区转化,积极引入香港的技术、项目、团队和人才,提升辖区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和研发能力。

南山 “两链一环”构筑创新高地

深圳商报记者 郑恺

南山全力打造“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创新层级链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创新形态链,整合优质创新生态之“环”,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创新层级着手,打造“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链。在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落户创造优厚条件的同时,瞄准国际前沿,引进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等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在深圳湾等六大重点片区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创新形态着手,打造“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链。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进全国规模最大知识产权服务商中细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中知认证和美国著名知识产权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等14家国内外顶尖机构入驻。

打造高质量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两大创新链条提供“闭环”支撑。南山还建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开发“孵化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8项科技金融产品,全方位支撑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南山科技金融平台已为区内2290家企业获得133亿元的银行贷款等。

盐田 在事关长远的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深圳商报记者 贾少强

“研究推广盐田区GEP核算机制”,写进了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工作报告。这是对盐田区改革成绩的充分肯定,既是鼓舞更是鞭策。

盐田区委五届十次全会报告提出,盐田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努力将中英街、盐田综保区沙头角片区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深港深度融合发展新平台。

报告提出,盐田区要抢抓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积极扩大进口机遇,推动盐田综合保税区沙头角片区转型升级,打造大宗资源型商品、高科技产品、中高端消费品的集散基地和分销中心。

盐田区委区政府还提出,要紧紧抓住市委将“研究推广盐田GEP核算机制”“加强盐田中欧班列建设”“主动融入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培育发展海洋经济”“升级改造现有口岸,发展口岸经济”等内容写入全会报告的重要机遇,全面整合、充分发挥盐田区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在事关长远的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在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全面推动辖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发展品质整体性跃升。

宝安 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深圳商报记者 赵川

贯彻“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宝安区打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5+7”组合拳,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质效提升。

一是打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5+7”组合拳。“1”指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用地、制造业发展空间、企业技改投入、金融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人才住房供应、公共服务和法治保障、政务服务环境等9条硬措施;“5”指守住工业控制线、产业遴选、引进“1+2+N”重大项目、清理“散乱污危”企业和园区、清理闲散用地5个配套文件;“7”指产业、创新、金融、人才、住房等7个扶持政策。今年上半年,宝安区共对1911个项目资助5亿元,供给保障性住房399套,政务服务得到国务院电子政务办高度肯定。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新增欣旺达和银宝山新两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实施“国高”向“规上”和“规上”向“国高”双向提升工程,目前国高企业申报量2737家,占全市27%,全市第一。

三是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力度。按照设备购置价格的30%给予一次性技改补贴(1500万元以内)。

龙岗 四项重要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

今年以来,龙岗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市委继续开展“城市质量提升年”行动部署,以“作风建设提升年”“东进战略攻坚年”为发力点,全力打造“六个高地”。在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龙岗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四项重要举措,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推进东部中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今年初以区委一号文印发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深圳东部中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20条措施来优化龙岗区营商环境,促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形成了一整套企业服务的机制、规范、流程。三是强化重点打造精准服务。区几套班子领导分别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产业扶持资金近15亿元。该区还着力解决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金融机构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龙岗区继去年的“龙腾计划”后,今年又推出了中坚企业培育计划,在财政奖励、金融助力、政务靶向服务、发展空间保障等8个方面实施精准服务、精准扶持。目前该区已将这项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同时,该区还积极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并积极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问题。

坪山 建设深圳未来发展重要增长极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

今年8月上旬,在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二次会议上,坪山中心区扩容方案获得原则性通过。根据方案,坪山中心区将从现有4.68平方公里往南扩容到24.08平方公里,并定位为“深圳都市圈东部创新中心与商务中心”,是深圳未来发展重要增长极。

根据方案,坪山将以“创新研发中心、生产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落实东部中心的创新和商务功能。值得关注的是,扩容后坪山中心区将与坪山高新区连成一片,形成较强协同创新效应。

坪山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正式率先加快迈出了进入5G时代的脚步。在此背景下,坪山区从原有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向AI、机器人、无人驾驶、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拓展。同时,着眼于实体经济强基跃升,引进一批百亿级项目。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对原《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配套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另一方面大力优化产业空间配置,在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龙华 挺起深圳“创新中轴线”

深圳商报记者 孙波

7月底,在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2017年度各区(新区)产业转型升级考核工作中,龙华区以98.71分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得考评得分第一名,荣膺全市第一,获得十个区(新区)中唯一的优秀奖。

上半年,龙华区积极促成了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的数字生命研究院落地龙华;为“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提供了落地条件,正在努力促成落地运营;区科创局正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同建设“深圳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研究院”,积极对接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层次科研院所,大力支持其在龙华区设立基础研究机构;同时,还积极引导富士康、光启等知名企业在龙华区设立企业基础研究机构。

记者了解到,龙华区2018年安排的产业扶持资金已增加到15亿元,产业资金中相当数量是用于精准推动辖区传统产业集体转型升级。得益于产业资金的精准推动,龙华区的许多传统产业包括服装、瓷器、红木家具制造等不断注入创意设计的因子集结转型,迈向高端。

制造业动能充沛,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传统产业以集群的规模快步转型升级,在深圳的城市中轴线上,龙华区正在以“尖兵”的姿态跨越赶超,以更大的担当为深圳挺起“创新中轴线”。

光明 向“世界一流科学城”迈进

深圳商报记者 邓红丽

新时期,市委赋予了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使命,为光明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心。光明科学城的落户,进一步提升了光明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层级和战略地位,为光明提供了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机遇。

在光明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上,光明区明确发展新蓝图,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抢抓深圳“北拓”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引领源头创新的科学新城、高端业态集聚的产业新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加快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光明区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引领源头创新方面打造新引擎。加快构建基础引领、企业主体、“政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生态格局,推动光明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以最大决心、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是光明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构建“一廊三带”产业格局,打造龙大科技创新走廊、光侨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公常—北环高新技术产业带、松白路产业转型提升带。

大鹏 力争生物科技国际领先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旨在贯彻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大鹏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要求,新区各级各部门要系统全面把握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切实以走在最前列的标准抓好落实。一是聚焦全面加快坝光片区开发,努力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聚焦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聚焦培育做强特色高端产业,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四是聚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五是 聚焦发挥新区区位生态优势,努力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六是聚焦加快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治理水平;七是聚焦推进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八是聚焦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九是聚焦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努力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大鹏新区党工委提出,以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为着力点,高质高效打造坝光启动区的产业先导区。创新招商引资引智和园区开发模式,引入知名企业参与开发运营,同时依托国家基因库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