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电影《英雄三元里》主创团队奔赴深圳与岭南观众面对面,一起分享电影与感动

云鼎
2025-11-25 19:29:21

11月24日,刚刚结束北京首映的民族电影《英雄三元里》主创团队马不停蹄奔赴深圳,与岭南观众面对面,一起分享电影与感动。令人感到欣慰和温暖的是,几场路演影迷和观众现场反映热烈,多人齐表示影片非常精彩,几次因感动和振奋而落泪。

微信图片_20251125192505.jpg

导演王一诺携执行制片人张莘荣、制片主任聂永新,演员刘秋实、方洋飞、王禹森、龚秩、外籍演员马铁摩以及“小英雄”杨环宇集体亮相。

导演王一诺谈到创作初衷,表示三元里抗英虽然只是历史长河短短一页,却是中国平民第一次自发武装反抗外敌。她希望让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都知道——1841年,广州百姓用最落后的鱼叉、木棍、三星旗,硬扛洋枪洋炮的这段历史,希望用光影把这份血性传下去,也希望能给广东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微信图片_20251125192455.jpg

演员刘秋实分享“在拍摄时我们每天都在‘炸点’上奔跑,一边担心安全,一边告诉自己:我不是刘秋实,我是刘三义,我必须奋不顾身。这种使命感,是这部戏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演员方洋飞表示“在第一次观看电影时,片中小人物舍小我、保大家情怀让我多次落泪,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侠义与自强。”  

小演员杨环宇被观众夸“老戏骨”时腼腆回应:“因为生活中跟爷爷关系很好,影片中爷爷被洋枪打倒那场戏,有真实的情绪影响,才能够完成表演,也谢谢大家的夸奖和喜欢。

微信图片_20251125192629.jpg

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激动地表示,自己曾做过群众演员,深知拍摄艰辛。观影过程中她热泪盈眶,称赞影片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并预祝电影票房大卖。  

有观众直言影片“太敢拍”,认为导演没有回避血腥与冲突,反而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让人真切感受到愤怒与力量,这种真实感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一位对历史细节颇有研究的观众表示,片中农民坚持使用木棍、鱼叉等原始武器而非英军刺刀,看似不合常理,却恰恰还原了普通百姓的真实状态,感谢主创团队没有神化角色,而是聚焦于“人”的本身。  

微信图片_20251125192659.jpg

一位带着孩子观影的母亲分享,孩子观影后表示要“好好学习,守护祖国”,认为这种直观的观影体验比背诵课本更具教育意义。

现场也有影迷提出,盼望会不会有粤语版本,导演王一诺回应,影片粤语版本也将于全国上映时与国语版同步推出,既方便岭南观众聆听乡音,也希望这段广东本土故事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