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信证券-深担集团-3号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挂牌活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现场发布了全国首单境外知识产权境内融资及全国首单境外资金认购境内知识产权ABS,这不仅是河套深港协同“五流四制”的实践样本,更是深圳市福田区继落地全国首笔深港跨境“N+1”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以来又一次重要创新,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之一。

全国首创“双跨境”,知识产权金融进军国际化
本次项目发行规模4200万元,精准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企业国际化布局知识产权的特点,入池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建造、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所有借款企业均以其核心专利、实用新型技术等知识产权提供质押。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国际化,在知识产权跨境质押创新方面,由海梁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将在香港知识产权署获得授权的专利在香港完成质押登记后,为向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担集团)申请的融资提供增信,融资资金支持其深圳母公司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福田口岸“深空之城”低空交通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及充电设备项目,该项目未来有望实现深港低空直达,这是全国首次在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中引入境外知识产权提供增信。未来更多企业可凭借其自持或关联方持有的境外(如香港)知识产权,于境外完成质押登记后,作为境内融资的有效增信手段,实现了境外知识产权在境内的价值认可与金融应用。在深港资金跨境认购创新方面,复星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作为此次特邀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认购,这是全国首次在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中引入境外合格投资者通过QFII直接参与境内发行,不仅为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来源,同时为深港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展新渠道、注入新活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本次项目由工行深圳市分行、深担集团等单位联合发起,由深担集团作为原始权益人在中信证券等机构助推下发行落地。工银理财等机构投资者积极认购发行份额。

福田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创新驱动科技产业发展
近年来福田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结合辖区科技企业特点,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构服务的方式,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等环节闭环管理,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咨询、方案设计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融资效率,构建福田区知识产权金融“三位一体”工作机制。2024年,福田区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139.21亿元,同比增长89.1%,体量全市第一,发布3支证券化产品,规模达5.98亿元,为辖区231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一是充分响应国家金融开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证券化模式,聚焦境外资金和境外“智产”的“引进来”,成为全国首单境外知识产权在境内募资发行证券的案例,既响应深圳综改试点,又为科技金融提供了创新尝试。
二是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新路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构服务”运行机制,创新金融赋能模式,发掘专利资产价值,为初创企业提供无需转让专利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盘活企业轻资产。同时,科创企业募集资金可直接用于研发投入,形成“融资—创新—再融资”的良性循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贵、慢、险等问题。
三是在河套落地深港跨境资金双向循环的实践样本。通过探索吸引境外资本跨境直投国内交易所产品,构建起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机制,实现深港两地资金的良性互动与高效循环,不仅丰富了河套深港协同“五流四制”的具体实践,吸引深港两地金融“活水”浇灌中小科创企业,更为推动两地在知识产权、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贡献力量。

未来,福田区将继续深化金融创新服务,围绕深圳重大战略机遇,持续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与跨境合作新模式,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