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民营经济发展 推行大湾区数字身份识别系统

七七
2019-07-22 17:18:21

近日,深圳市政协六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专题协商会上,19名政协委员围绕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湾区合作、融资、人才等问题一一建言。

在政府服务上,市政协委员车汉澍建议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日常检查频次、检查机构和人员及检查的内容、要求及时公示,同时执法人员全面配置执法记录仪,确保执法过程可追溯。另一方面,车汉澍建议,政府可搭建网上中介超市,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分类定级,实现中介服务网上展示、明码标价、畅通供需渠道,降低政府服务成本。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深圳民营企业实现更大发展的好契机。市政协委员张耀华代表湾区合作调研组建议,要打造湾区人才发展优质环境,促进跨境人才交流:“建议积极协调公安、边检等部门,开发和推行大湾区数字身份识别系统,如‘E湾通’,对获得认证的居民可以在湾区内部自由过境,并可以凭此进行医保就诊、网上购票、网上支付等活动。”他还建议,加强公共服务衔接,探索港澳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推进港澳人士融入深圳医保体系。

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市政协委员高锦民建议,要多渠道设立低成本转贷过桥扶持基金,为民营企业转贷款“续命”。同时,他建议,要开展多样化担保贷款,以金融保险为无形资产背书,拓宽专利、商标、品牌、技术等无形资产抵押范围,并要解决一些民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困难。如企业在改制和上市过程中因股本或股权变更导致税收成本大幅上升等。

市政协委员韩玉调研表示,目前,深圳尚未有针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隐形冠军”的具体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为此,他建议深圳加大对“隐形冠军”的研究和培育力度,加强针对性,大力支持具有成长潜力、较大社会影响力、战略意义、细分行业龙头。

在人次建设上,市政协委员黄鼎隆认为,需要建立人才政策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建议用减法思维保证人才政策的公平性。现有政策过分重视海外留学经历,而政府的政策应该保证公平性;要用减法思维搭建科学统一的人才评定体系,只要能给深圳长期价值就是为深圳所用的人才,人才评定应该在一定条件上设定宽松的条件,不能只看表面指标。”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