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9月2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翠亨新区发布《关于公布实施<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的通告》(下称:《通告》)。根据《通告》,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包括临海地标“未来之门”和中山科学馆、湾区联合创新中心、湾区联合实验室、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湾区医疗城等诸多设施,本次设计呈现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将以全球视野,高标准建设中山对接全球、融入湾区的开放交流门户。
据悉,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近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18万。将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方向,以“人”为核心,注重城市“宜居性”功能环境建设,以科研创新、高端生产服务、城市公共服务为核心功能。
同时,将构建“两轴、四带、一心、五区”的多元复合结构框架。其中,十字轴是指,东西向以客运港为节点构建一条连通山、海、城、河涌、湿地的东西向创智服务轴;以基地中部的主干道翠城道为依托构建连接马鞍岛北部的南北拓展轴。井字带是指,依托茅龙水道、海岸、横八涌、横九涌等水系形成四条滨水休闲景观带,构建滨海风光带和生态景观廊道。一心是指以超级街区和水岸湖湾为特色的,由城市创享中心与城市公共客厅共同构成的城市中心。五区是指东部依托客运港形成以合作交流为导向的门户综合服务特区;西部是生态湿地休闲区;中部分三个区,中间是创智综合服务区,北部为产业研发单元化布局的科创启动区,南部是面向未来和创新的品质生活区。
此外,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还将提供高标准的城市服务和科研服务,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0公顷。将提供国际标准的城市服务和便捷的社区生活服务:1个湾区医疗城、1个国际医院、1个生态疗养中心、11所学校、1个体育公园、200亩公共文化类用地、8个社区服务中心;面向科创服务的公共设施供给:1个中山科学馆,1个会议会展中心,近200亩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用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内到达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珠海等地。规划一条高速路、两条快速路、一条主干道和两条地铁线,实现马鞍整岛对外的交通疏解和联系。地铁2号线和地铁4号线增强翠亨新区与中山市区一体化连接,并预留新增一条地铁线连接翠亨新区中心区和科学城。
同时还将构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引导和鼓励“公共交通+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促进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慢行交通、水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