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要求湾区城市发挥好港澳的独特作用,打造全国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科技创新是首要任务,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是关键环节,民生福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是重要载体。会议强调,在“一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打造粤港澳三地紧密合作的结合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地处深圳市中心和广深港合作的核心腹地,深圳福田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始终紧跟落实,走在前列。7月18日,福田区委率先发布《深圳市福田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7大行动,部署48项具体工作。如今,方案实施3个月有余,从“施工图”到“实景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表示,要发挥福田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中心城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搭平台、建机制、做载体,发出“福田声音”,提出“福田方案”。
先锋领航 合作区深圳园区科创资源加速集聚
《行动方案》提出,福田将实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航行动,到2020年,合作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创新领域的先锋领航作用全面增强。
合作区以制度创新和项目导入为主线,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合作区的战略价值已得到国家层面充分认可。在推动规划落地、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合作区已构建起便利科研人员和物资高效流动的政策创新体系,并已在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上进行实践探索。目前,深圳市级层面已出台《合作区深方园区引进国际高端科研项目工作方案》,采用同行评议等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进行项目评审。
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产业空间。合作区通过城市更新、厂房改造、国有储备地建设三个路径整备空间,在区内已筹集长富金茂大厦、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基地、国际量子研究中心等产业空间共约37万平方米。同时,在外围以南华村棚改为抓手,实现合作区与华强南、华强北共同建构一个新的产业走廊。
如今,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引进或确定入驻的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项目75个,包括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方分院、香港科技大学福田基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等,正在洽谈对接中的优质科研项目67个,规模效应已初现。
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为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创新福田”跃升行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10月10日,“五园一街”集中开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国际量子研究中心5个专业科技园区及华强北5G应用体验街区,聚焦5G、生物医药、量子研究、金融科技等领域,将成为推动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重要引擎。
同时,围绕创建“文化+”创新高地,中国首个城市区域国际级时尚战略执行机构——福田国际时尚战略委员会成功组建;围绕夯实“双创”人才高地,《关于进一步实施“福田英才荟”计划的若干措施》重磅发布,面向海内外人才设立招商引智联络点和海归创业港;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成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成功对接引入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利、商标及著作权数据,福田创新生态将步步领先。
标杆打造 集聚资源加快建设深圳金融核心区
金融是福田的靓丽名片,福田也在不断提升金融总部集聚区功能,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福田持牌金融机构(含市级分支机构)总数达247家,数量占全市70%。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及监管机构,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世界500强金融企业集聚福田。
为落实“金融福田”标杆行动,福田打造全国第一个金融科技聚集载体——“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2.7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已入驻64家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制定《福田区金融持证人才奖励支持项目申请指南》和《福田区金融人才队伍发展支持管理办法》等,福田已经建立“引进+培养”的福田金融人才培育体系。 此外,福田制定了《福田区创建供应链金融集聚示范区方案》,联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与福田供应链科技金融协会,共同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研究工作,助力辖区保险公司推出全国首创的金融科技保险产品“跨运保”,服务小微企业。与此同时,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所属的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业已落地福田。
福田不仅是金融强区,而且总部企业聚集、重点产业兴盛。为巩固优势,《行动方案》提出重点产业协同发展行动。通过制定500强认定支持,福田成功引进物美南方、多点生活等总部项目,建信理财、平安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等金融项目,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前沿科技项目,进一步打造总部经济运营核心区。
为扩大专业服务业跨境合作,福田拟将车公庙万科“滨海云中心”打造成“国际专业服务中心”,集中服务业及其配套行业高端优质资源。同时,福田为企业招商引资搭建的智能平台——“招商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系统”基本功能已上线运行。
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福田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中大八院科研平台,目前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夜间经济方面,福田也不落人后。通过制定《中航城夜间经济商业布局调整、动线规划及打卡点设置方案》,福田初步选定华强北中航片区为夜间经济试点区,打造24小时精彩都市。
空间升维 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都市基础设施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福田区迈入下一发展阶段的重大契机,借此东风,福田提出,破解空间资源约束,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效率和品质,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适度超前、布局科学、国际一流、面向未来的现代都市基础设施体系。
以深圳CBD为核心,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心区—梅彩”轴线为基础,北向对接龙华梅观科技创新走廊,连接东莞,南向延伸连通香港,联手周边共同打造贯穿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发展的“大中轴”。以环中心公园和香蜜湖片区为“两翼”,聚焦提升金融总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文化教育等功能,打造开放包容、宜商宜居、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中央活力区。
目前,福田已编制完成《车公庙片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八卦岭片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正开展《华强北片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编制工作。地铁20、22、24号线详规编制工作同步进行,湾区空中慢行系统——“中轴云客厅”项目业已形成项目建议书。
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方面,福保综合服务中心城市更新计划已审批,专项规划已公示;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升级改造正在积极谋划之中,皇岗口岸重建项目临时通关楼正施工,正在推进旅检片区测绘工作。
在香蜜湖片区土地整备和综合整治方面,违建、临建清拆及租户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北区商户全面停业并搬离,中区美食城片区115家商户除4家历史建筑内商户外已全部停业。北、中区共清拆违建约23万平方米,清理土地约107万平方米,规划为改革开放展览馆的区域已基本清理完毕。
宜居宜业 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纷纷扎根福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田在《行动方案》中创新提出绿色湾区共筑行动——聚焦“亲海”空间、垃圾分类、“水环境”攻坚、“公园城区”和海绵城市,目前已初步确定辖区近岸海域的边界,建立起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五河暗涵清淤治理项目已完成88%,海绵城市建设完成0.89平方公里,共25项。
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和优质生活圈共建行动中,福田出台《福田区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与《关于进一步实施福田英才荟若干措施的通知》,对进驻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初创企业(含港澳企业)给予三年场租补贴,对福田区创业孵化基地(含港澳投资运营)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奖补,对深圳市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港澳居民,福田区按市奖励标准再配套50%。目前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19家港资企业,130余名港澳居民已在福田扎根。
聚焦教育协同、人才培育,福田不仅与国内外高校合作,而且成立“深圳市福田区城市工匠学院”和“深圳市福田区城市工匠联盟”,创建湾区工匠人才培育机制。
完善住房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福田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人才住房优化租赁筹集方案细则,设立“水围香港创新人才公寓”,已向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配租30套;出台《福田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安排1500万元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和开展社会治理。(来源:南方+ 文/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