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11月10日发表网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于上周三召开第三次会议,随后公布了16项进一步推展大湾区建设的措施,其中六项涉及金融业,可见银行、保险等金融相关范畴是推进大湾区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六项措施当中,三项是有关促进保险业在大湾区的发展,另外三项就直接惠及赴大湾区工作、居住及旅游的港人,与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刘怡翔10日发表网志表示,中央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设大湾区银行个人结算帐户。过去,港人必须亲身前往内地,并提供一系列证明文件(例如内地居住或入息证明),方能开设内地银行户口,手续较为繁复。自今年3月起,有银行获批试点推出异地见证开户服务,让客户只需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回乡证及实名登记内地手机号码便可以足不出港,开立内地银行户口,对往返大湾区的港人提供极大便利。在新政策下,我期望有更多银行推出这类服务,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使用银行服务。
另外一项政策措施就是支持港人在内地更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随着港人到大湾区生活和工作日渐频繁,他们对使用内地银行户口以作小额支付、增值支付工具及缴费等方面的金融需要亦随之提升。香港金融管理局一直鼓励香港的支付业界推出便利港人在内地消费的跨境支付服务,并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和提供香港电子钱包在内地使用的政策空间。自去年中开始,已陆续有零售支付营运商及电子钱包服务商推出服务,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使用移动电子支付。
此外,中央政府支持在大湾区试点推出双向理财通。大湾区内城市有约7,100万人口,人均GDP是内地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有庞大的理财需求。与此同时,不少港人亦对内地的理财产品感兴趣。透过一个跨境理财通机制,港人可以购买内地理财产品,这将会便利在两地穿梭或在内地居住的港人,满足他们在当地的理财需要,同时也为港人提供更多理财选择。另一方面,容许内地居民购买香港理财产品将大大增加香港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都会受惠。香港金融管理局会积极与内地当局和业界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商讨有关机制的落实细节,期望尽早推出跨境理财通。
刘怡翔认为,香港特区政府今年3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二次会议后,公布了八项政策措施,其中两项涉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工作,都是有关香港人在内地工作或就业所牵涉的税务问题,是促进大湾区内人才流动的重要举措。至于这次推出六项有关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除了再进一步惠及市民、便利区内人流外,更重点促进资金流和促进本港保险业界拓展内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