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国际著名空间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原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教授就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如何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全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
论坛上,国际著名空间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教授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定义入手,结合翔实的数据和史料,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中所产生的作用。他指出,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大多是外来人口,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这种多元、互补的区域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深圳开放、宽容,这也为创新提供很好的土壤。深圳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人们常常把深圳比作‘中国的硅谷’,我认为深圳和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藤田昌久教授认为,深圳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在论坛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分别围绕“长三角与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经济系统和学术研究的影响”等主题做报告。赵伟教授认为,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对于深圳提升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深圳正肩负着更大的使命。空间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坛上,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老师以创新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为研究内容,对“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不断深入研究,加快推动创新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