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第60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发展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副局长朱江涛重点介绍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税收大数据应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三方面的具体情况。
在减税降费方面,全省税务系统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多批税费支持政策措施,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
在应用税收大数据方面,省税务局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数据共享等方式,让增值税数据进一步发挥“增值”的效用。一是用税收大数据打通企业产业链供需链条,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打造产业链智联平台,为产业链供需双方打造了一个双向展示的安全平台,着力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的堵点。
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广东税务部门大力支持外贸发展,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和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落实落细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出口税收政策,把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平均压缩到4.5个工作日,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内还将分批分次向全省纳税人推出20项优惠服务措施。朱江涛介绍,这些措施是根据今年4月开展的“广东省纳税人缴费人最期待推出的十条税费服务措施”评选活动票选得出,其中活动票选前10条措施将在今年9月底前推出。这十项措施是:1.个税费汇算“轻松办”;2.税费业务全程网上办;3.税费便捷移动支付;4.主附税费“一次全申报”;5.汇缴申报数据校验服务;6.、完税费证明银行办;7.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8.发票代开“零跑动”;9.便捷社保业务办理;10.车购税、车船税网上办等。“排名后十条的措施也将在今年11月底前推出,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提升广大纳税人便捷办税缴费的水平。”
朱江涛介绍,在疫情期间,广东省税务局大力拓展了非接触式办税渠道和功能,至今共推出了22项非接触式办税的新举措,切实提升了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办税便利度。
除了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线上办外,省税务局还推出了发票申领配送全程非接触服务,构建了发票业务线上申请、智能处理、邮寄配送的服务新模式,让广大纳税人享受足不出户发票送上门的便利,截止到4月30日,广东税务系统累计免费向79万户次的纳税人配送了发票,累计免费配送4485万份发票,同时也为纳税人减免邮寄费用827万元。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通报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充分发挥核酸检测能力优势,并且根据不同的防控阶段和防控重点,动态调整覆盖的人群。目前,我省主要是针对六类人群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是口岸的入境人员;第二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第三是医疗机构相关就诊的患者及工作人员;第四是未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武汉抵粤人员、持红码或黄码以及没有申报两省健康码的湖北抵粤人员;第五是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等重点场所的人群;第六是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的重点场所及相关人群。
截至5月13日,全省累计开展核酸检测679万人,检测率达到6.2%,全省核酸检测机构总体布局由最初的92家医疗机构、37家疾控机构、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扩容为170家医疗机构、53家疾控中心、28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广东省将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
会上,周紫霄介绍了广东省医疗机构患者就医的相关要求。她表示,随着我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诊疗服务的有序恢复,人员流动性加大,为了保障就诊的安全,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风险,对患者就医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请预约挂号。非急诊患者尽量在网上预约挂号,并且按预约的时间段就诊,以避免人员的聚集。
二是规范就医。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到医疗机构的时候,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配合询问并且填写流行病学史问卷。
三是五类人群核酸检测,包括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普通门诊急诊的患者,手术或者是在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口腔科、内镜室等科室进行有创操作的患者及开展血液透析等其他治疗前的患者,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检测的患者。持有7天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就诊时,如果医疗机构和医生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重新进行核酸检测。
四是减少探视和陪护。对于住院患者,如果病情允许,原则上是禁止探视和陪护的。鼓励采用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探视和慰问。必须陪护的时候,要求尽量固定一对一陪护,不得随意更换,并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规定。(来源:广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