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届总决赛12月1日至8日在深圳举办,并介绍了赛事筹备组织工作相关情况。本届总决赛系列活动将继续弘扬“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青少年学生以棒球为媒介,充分享受竞赛乐趣,加强交流融合,使两岸青少年深植友谊之树、紧握同胞之手。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平生,海峡两岸棒球交流合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曹春霞,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办公室成员丁家新、交流部成员劳期龙、竞赛部成员朱艳、大型活动部成员朱越人、保障部成员周保民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刘平生介绍,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是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的单项体育交流赛事。首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引起了两岸广泛关注,入选“2017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被列入“2017年两岸交流十大新闻”,已成为深圳对台交流重要平台和品牌项目,通过赛事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岸校园体育交流,增进两岸学生情谊,促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
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确定深圳为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指定举办城市。本届总决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海峡两岸棒球交流合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委台办、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和南山区承办,中国棒球协会和中华台北棒球协会协办。
本次总决赛是以棒球为媒介的两岸学生体育交流盛会。今年6月以来,执委会全力以赴,各有关单位积极筹备,全力投入,在场馆修缮、竟赛组织、大型活动安排、交流参访策划、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展示深圳特色、深圳水平、深圳效率。目前,整个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这次棒球联赛总决赛的口号与上届一致:“棒棒的城市、棒棒的运动”。
场地准备:全方位提升提供优秀保障
根据总决赛规模和赛制安排测算,总决赛依旧沿用上届赛事设在南山区的8个比赛场地。深圳市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对原有8个比赛场地的草皮(56000平方米)、红土(20500平方米,其中进口台湾原产红土超过1100吨)、防护垫(3840平方米)、围网、灯光、音响、体育设施和维护工具设备进行全方位提升。其中中山公园棒球场、龙珠中学按照国际比赛标准进行修缮;南科大、华侨城中学、侨香路棒球场按照专业比赛标准修缮;深圳大学、南头中学等三个改造场馆全面使用装配式比赛设备;同时包括学校球场周边设备设施提升工程,全力为本届总决赛提供了优良的场地保障。
赛事扩容:42队100场决出5组冠军
联赛总决赛的竞赛工作是以国际赛事为参照标准,裁判、竞赛委员严格按照国际赛事标准进行选拔。目前,海棒委与中国棒球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中华台北棒球协会合作,已经完成了两岸212名竞赛团队组建(包括裁判员83名、记录员38名、竞赛和技术委员91名)。其中中华台北棒球协会派出了技术官员、裁判员、竞赛人员、啦啦操表演队、赛事拍摄人员等42人参加联赛的竞赛相关工作。
此次总决赛共分为U10、U12、U15、U18、大学组5个组别,经过近一年的资格赛、分站赛,在两岸近20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选拔,最终决出42支队伍(其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2支东道主队伍直接晋级总决赛),共计888人进入决赛。其中,大陆地区代表队分别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四川、山东、福建和广东等8个省市的22支大中小学棒球队,共计447人;台湾地区代表队分别来自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新竹市、桃园县、苗栗县、台东县、屏东县等10个县市的20支大中小学棒球队,共计441人,本届总决赛将在南山8个场地进行100场棒球比赛,决出5个组别总冠军。
大型活动:“选手之夜”晚会近距离交流
12月5日20时,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选手之夜”晚会将在深圳市南山区华夏艺术中心举办,届时将有包括42支球队参赛选手代表、教练员和裁判员代表以及深圳青少年代表在内1000余人参加。本次“选手之夜”活动意在真正增强各参赛队伍和队员的参与感、融入感、收获感,分为“好球友”、“好伙伴”、“好兄弟”三个篇章,在场地布置与节目编排上均以此展开,层层体现情感递进与升华。整场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选手参与演员展示珠联壁合,既有两岸各3支参赛队伍选手代表热情参与,又有深圳本地青少年学生团体倾情演出;二是体育力量与艺术魅力跨界相融,既有展示棒球队员拼搏精神的说唱,又有韵味十足的舞蹈和演奏;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汇创新,既有充分体现传统艺术之美的杂技,又有融入创新元素的科技秀。
总决赛期间,“两岸青年体育高峰论坛研讨”将于12月2日下午在南方科技大学举办。为了提高此次联赛总决赛两岸交流的深度与高度,论坛邀请了两岸棒球的专家、学者,两岸大中小学的校长等,以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就两岸体育及学生棒球联赛未来发展在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深层次的研讨,寻求最佳的赛事组织形式和两岸学生交流的模式,为今后两岸青年体育交流赛事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其中参加本次论坛的两岸大中小学校长共有13位,其中台湾有4位。
参访交流:台湾学生一对一入住深圳家庭
本次总决赛活动将本着比赛和交流并重的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为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进交流效果,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除了安排深圳高新科技企业及文化参访点之外,还增加两个亮点内容:一是新增台湾参赛学生一对一入住深圳学生家庭活动;二是新增交流活动短视频评选大赛,让两岸学生相聚在深圳这座代表大陆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城市,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互相了解、共同发展,结下深厚的情谊。
12月6日上午,台湾大学生将参观腾讯公司和海能达公司等,领略深圳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台湾中小学生参观南山博物馆,理解历史,感受南山改革开放的成就。12月6日下午,台湾各校学生将到深圳市的17所大中小学进行交流,听取学校特色介绍、体验学校文化、观摩学校特色课程,开展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展示。12月6日晚,台湾学生将入住深圳南山学生家庭一晚,加深两岸学子交往,增进友谊。
12月7日上午,台湾大学生将参观蛇口赤湾天后宫(妈祖庙),台湾初中和小学生将体验南山学子的课堂学习,并在学校进行短视频大赛视频制作,之后也将赴赤湾参观天后博物馆。12月7日下午,台湾学生将参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观看《大漠传奇》演出,感受祖国名胜古迹与各民族风情。
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实录
问:同去年相比,今年的总决赛系列活动有哪些新的特色和亮点?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办公室成员丁家新:今年的总决赛系列活动增加了一些新的特色和亮点:
一是深圳作为总决赛举办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深圳为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指定举办城市。
二是赛事的专业性进一步增强。比赛场地经过修缮,进一步满足棒球比赛专业化要求;另外,今年增加中国棒球协会为总决赛协办单位,中国棒协主席陈旭为总决赛组委会副主任。
三是比赛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队伍由去年32支扩大至42支,增设了U10组别,其中深大和南科大棒球队以东道主身份直接晋级总决赛,比赛场次由去年64场增加到今年100场。
四是大型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进一步增强。将去年欢迎晚会调整为“选手之夜”活动,届时两岸将各有3支参赛队伍选手代表参与节目演出,以增强各参赛队伍和队员的参与性。
五是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进一步丰富。新增台湾参赛学生入住大陆学生家庭的一对一交流活动,同吃、同住,必然加深两岸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同时增加了交流活动视频评选活动,由参与的两岸学生自行拍摄参赛,两岸棒棒的小伙伴共同合作的结晶,更值得期待。
问:今年志愿服务工作有什么特色?本次“选手之夜”活动与第一届相比有哪些亮点?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大型活动部成员朱越人:今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特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两类群体参与服务,三个圈层有力保障。
两类群体:一是青年学生群体,在大学实施定向招募(深圳大学、深职院、哈工大、南科大、新安学院、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全面展示深圳青年风采。二是社会志愿者群体,依托属地各区实施社会化招募(南山团区委、区义工联),擦亮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名片。
三个服务圈层:分别是核心圈、延展圈、外围圈。核心圈志愿者主要是服务七个球场、选手之夜、开闭幕式的定岗志愿者,共计450名。延展圈志愿者是在赛场周边、交通枢纽进行指引辅助的志愿者,作为备用力量补充,部署志愿者约5000名。外围圈志愿者是在社区、U站、网络线上进行氛围营造、正面宣传的志愿者,部署志愿者约2万名。
截至目前,活动需要的450名赛会志愿者已经全部对接完毕,招募、培训、定岗工作已经完成,延展圈和外围圈的志愿者也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在海棒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有两岸共7支参赛球队选送了啦啦操、跆拳道、说唱、舞蹈等7个不同类别的节目,全部由棒球队员参与演出,展现了棒球选手的多才多艺,增加了本次活动的创新性、互动性、趣味性,充分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问:请介绍一下深圳参赛队伍的组队情况?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竞赛部成员朱艳:本届总决赛,我市共有4支队伍参加比赛,分别是深圳大学棒球队、南方科技大学棒球队参加大学乙组、深圳市华侨城中学棒球队参加U18年龄组、深圳市龙珠中学棒球队参加U15年龄组的比赛。
深圳大学棒于1996年成立棒球社团,1997年正式组建深圳大学棒球队,成立有21年,期间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南方科技大学棒球队是一支新成立的棒球队,是通过海峡两岸棒球联赛总决赛的举办,带动全校师生对棒球项目的认识和发展,从而在今年成立了南科大棒球队。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棒球队成立于1999年,华侨城中学棒球队也是深圳市棒球队,承担着深圳市备战省运会、青运会的备战任务及全运会输送任务,成立近二十年,多次代表深圳、广东省出征各级比赛,获得省运会、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更是输送了全运会冠军梁永乐等优秀棒球人才,实力不容小觑!
龙珠中学棒球队于2009年成立,本次参加U15年龄组的比赛,该棒球队多次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冠军,其更是作为深圳市棒球队的二线队伍,为深圳市棒球队培养输送优秀苗子。
问:今年总决赛各场地以及竞赛准备情况如何? 南山区作为属地保障方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保障部成员周保民:今年总决赛比赛场地跟去年一样,11月25日已完成所有场地修缮工作。各场地的测试赛已于11月24日至25日完成,各场地已经基本满足竞赛要求。所有竞赛工作人员都已组建完成,将在12月1日前陆续到位;所有竞赛器材,包括比赛用球4000个、纪念用球500个、比赛用棒100支、裁判用具12套、打击头盔48个等,将于今天全部入库。
南山区专门成立了筹备工作组,制定了筹备工作方案,由南山区委书记王强任筹备组主任,南山区委副书记、南山区长曾湃同志任执行主任,筹备组下设办公室、竞赛部、新闻宣传部、大型活动部、交流部、安全保障部、志愿者服务部、场地环境部和场地保障部共9个部门,每个部门都由分管的区领导任主任。目前各个部门都在为赛事做保障工作,包括运动员、竞赛人员、嘉宾等人员的住宿、用餐、交通、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
问: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交流活动的内容及亮点有哪些?
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执委会交流部成员劳期龙: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交流活动将于12月6日至7日举行。此次交流活动,考虑地理位置和方便选手,安排了南山区内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及南山区属14所中小学,接待来自台湾地区的20支棒球队共计416人。根据方案安排,南山区内将有400多位教职员工参与接待、2000余名学生参与交流互动表演,227个南山家庭参与接待台湾学生入住家庭。邀请台湾选手游览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南山博物馆、赤湾天后博物馆等5个景点,其中大学生选手参观腾讯、海能达2家高科技企业,中小学选手体验南山区中小学50余个社团课及70余节课堂学习。为展现充满年青活力的气息,交流期间我们安排了交流互动“好棒兄弟”短视频大赛。
本次交流活动精心筹划、精彩纷呈,真正做到站位高、定位准、措施实,具体内容及亮点如下。
一、走进南山,了解深圳。
走进南山,走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城区,走进曾经诞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南山,参观深大、南科大、深职院等高校,游览人才公园、深圳湾公园、南山博物馆,走近腾讯、海能达等高科技企业,深入南山区14所中小学,了解有着“中国硅谷”美誉的南山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了解深圳改革开放40年,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激发同为华夏后裔龙的传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自豪感。
二、传统溯源,文化认同。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海峡两岸的发展与繁荣。本次交流活动,安排游览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尽享欢乐盛会,领略中华各民族生活美妙诗篇,开启中华历史与文化之窗;参观南山博物馆大秦帝都咸阳遗珍展厅,了解华夏族先辈的璀璨文明;参观赤湾天后博物馆,欣赏其建筑结构的恢宏气势,知晓天后宫曾作为郑和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祭拜海峡两岸共同的海神信仰——妈祖,了解祈求合家平安、幸福美满乃是海峡两岸同宗同源共同的民俗风情。除此之外,台湾学生将与17所学校互动,体验中国书画、中国舞、珠宝工艺、陶艺、棋艺、茶艺、剪纸等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三、住家交流,情深义重。
本次交流活动,南山区共有14所中小学,227个家庭参与接待台湾中小学生入住家庭。台湾--深圳两地学子将进行才艺交流表演,并与结对家庭父母共进晚餐,感受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起游览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欣赏包括深圳湾、人才公园等地的美丽夜景与魅力特质。从日月潭边来到南山脚下,品味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与深厚积淀,并进入课堂与南山青少年学子共同学习生活,在游览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两岸学子将结下深厚的情谊。
四、镜头对话,美好瞬间。
本次活动拟联合媒体及大赛组委会,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决赛举办期间举办交流活动短视频大赛,从青少年的视角,用网络化接地气的手法,记录大赛期间的美好瞬间,张扬青春的气息,传播学生眼中最直观、最生动、最美好的深圳印象,展现深圳的城市风采和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增进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活动设奖若干,将由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综合评选。本次“好棒兄弟”短视频大赛,通过“转、评、赞”的互动行为带动二次传播,使活动整体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还将通过微博“新浪深圳”、“深圳身边事”、“深圳鲜小橙”、“浪眼看深圳”,微信公众号“浪眼看深圳”、“鲜城深圳”等新媒体矩阵,发布活动亮点、展示优秀作品,扩大活动知名度,增添活动影响力。
整个交流活动设计经过反复锤炼和磨合,以文化浸染心怀、以情谊献礼岁月,为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注入人文的关怀、感情的融合、教育的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