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消息,近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提出3个方面共11项措施,就让深圳人看香港名医、用国外新药,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等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医疗服务问题进行了调整。
在缓解国外新药械在国内使用难问题,《跨境医疗措施》提出,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其中,包括将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港药通”计划,从而直接引入港澳“新药”外,深圳还将探索建立国际化临床试验平台。
在缓解港澳来深办医手续和流程繁琐问题上,《跨境医疗措施》提出,到2022年,深圳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包括:为港澳来深办医优化审批,材料审查,登记审查与决定时限等流程,港澳医师、外籍医师在深注册短期行医的审批和续签手续也会被优化和压缩时限。
同时,《跨境医疗措施》鼓励港澳名医参加执业资格认定,开展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认定试点工作,目前,深圳市人社局、深圳市卫健委已联合制定方案,并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
此外,为推进港澳医疗保障在深圳市医疗机构跨境使用及直接结算,《跨境医疗措施》将推动长者医疗券将落地深圳更多医院,并将推动粤港澳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衔接和加强深港合作,培养国际化专科医生,形成与国际接轨的“5+3+X”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师能力建设与评价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医疗措施》还提出要推进境内外医疗合作,并推动中医药跨境协同创新,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有关机构开展中医药科研、教学合作和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开发。支持深圳市中医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