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官宣: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将分阶段在广东全面执行,人工耳蜗单套(含植入体、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其中,集采人工耳蜗集采将于3月1日正式落地,外周血管支架集采成果则计划于5月1日起实施。
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单套(含植入体、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超70%。除临床常用产品外,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佩戴更便利的一体式言语处理器(外机)中选。
据了解,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与以放大声音信号为主要功能的助听器相比,能够重建感音器官,让患者重获新“声”。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对患儿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社会,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作为首批执行省份,叠加医保报销政策后,患者家庭自付费用有望降至万元以内。
此外,外周血管支架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导致的血管疾病,通过支撑、扩张狭窄或堵塞的外周血管改善血流供应状况。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治疗。
此次集采广泛覆盖各血管部位的支架产品,既有外周动脉支架,可恢复髂动脉等下肢动脉,以及颈动脉、肾动脉等部位血流供应;也有外周静脉支架,可恢复腔静脉、髂股静脉等部位血流供应。此外,新一代载药支架以及有特殊功能的覆膜支架等,在此次集采中均有企业中选,以满足特殊病变治疗的临床需要。
据悉,外周血管支架对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较高,成本和价格都高于心脏冠脉支架,集采前从1-5万元不等。而此次中标的部分产品价格已降至2000多元,降幅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