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印发

七七
2025-07-25 09:48:05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全力建设三大国际中心,即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国际湾区体育中心,国际体育赛事中心的目标。同时,广州还将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根据《规划》,到2030年,广州将基本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广州将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升级改造的契机,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的配套短板,完善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同时,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结合城市更新补齐全民健身设施,增加公共活动场地、百姓健身房等,积极推广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不断织密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持续增强“市长杯”“户外运动节”“广州100”越野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影响力,营造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

同时,为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规划》支持和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运动员、教练员培养和各级各类运动队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优化竞技项目战略布局方面,广州将走“精兵强将”之路,做大做强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坚持发展羽毛球、跳水、体操、击剑、水上、自行车等优势项目和中国传统武术,推广冰球、花样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和滑板、街舞、电子竞技等新兴时尚项目,推动广州竞技体育为国争光、为省添彩。

广州还将争取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跳水、田径、羽毛球、赛艇、皮划艇等优势项目高水平训练基地,积极推进国家或大区级青训中心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队、省队在广州训练和转训任务,承接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

《规划》同步部署打造体育人才集聚高地,要求充分挖掘和释放优秀竞技人才的价值潜力,支持知名体育人士任职国际体育组织,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行业,积极引进创新型海外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

此外,《规划》注重提升体育事业造血能力,提出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积极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在此基础上,广州将推进“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高水平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利用重大赛事和节假日节点,培育“体育消费季”、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消费主题活动。扩大夜间体育消费,推动体育赛事与“首发经济”和夜间消费联动发展,推广“夜运动”活动模式,构建“夜赛+夜市”联动模式。创新打造一批以花都冰雪时尚运动区、天河24小时时尚活力区、南沙滨海运动休闲区、增城乡村体育消费区、从化马术运动及马产业消费区等为代表的体育主题消费区。

根据《规划》,广州还将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人才等领域的规则互通、标准互认、资源共享,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

同时,结合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平台载体导入优质赛事资源,培育湾区赛事经济。例如,依托南沙滨海资源,培育若干高能级的海洋体育旅游综合体;联合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户外极限运动聚集地;依托广州北部空铁枢纽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此外,《规划》提出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积极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