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2026年底,低空产业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

张一帆
2025-08-01 08:42:34

7月31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的《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明确了多个目标和任务。

《建设方案》提出,深圳要全面建设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在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建设方面,《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和零部件、整机制造、地面保障装备等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全球领军的低空研发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企业国内领先。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

在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建设方面,《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展示等业态。

在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建设方面,《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血站)覆盖率超过50%。

据悉,《建设方案》提出深圳低空基建的四大重点任务: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低空创新基础设施、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

其中,在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方案》提出,开展既有直升机起降场(点)的eVTOL适应性改造,结合商圈、CBD、产业园、医院、枢纽、景区、公园等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点),总规模达283个,构建全覆盖、快速响应的公共服务网络,满足载人飞行、观光旅游、飞行培训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以及医疗救护、消防应急等公益性服务需求。

《建设方案》提出,深圳要建设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到2026年底前,建成一期,适时启动二期,完成服务网、航路网建设,具备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信息服务、低空数字空域图、导航、监视等功能,实现对全市重点低空空域“7×24小时”的全面监控,具备超过1000条客货运低空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低空飞行,实施精细化时空资源分配和进程管理。

此外,本次《建设方案》还提出了要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其中,包括2025年6月底前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构建低空起降设施分级分类规划布局体系;建立深圳地区低空空域管理运行协同机制,2026年全市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加快研究制定低空起降场(点)、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测试场等各类基础设施,以及低空净空保护、噪音防护等相关标准规范,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推动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