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示,提出打造“一带三区、串珠成链”的海岸带空间格局,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到2025年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岸带地区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更加彰显,海岸生态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到2035年,形成科学合理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格局,建成创新要素集聚、海洋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活力海岸带。
在空间结构方面,《规划》提出,打造“一带三区、串珠成链”的海岸带空间格局。“一带”是指沿珠江前后航道—狮子洋—伶仃洋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三区”是指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串珠成链”即串联海岛、滨海特色产业集聚区等,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战略空间。
在产业布局方面,本次《规划》提出,优化提升港口航运、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潜力产业。强化海域—岸线—港城—腹地经济联系,推动海岸带地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核心,依托南沙科学城发展海洋科学,重点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穗相关研究平台,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建设成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
布局六大产业组团:海岸带北部先进制造与服务组团、狮子洋增长极滨海旅游与服务组团、庆盛科技与先进制造组团、南沙城区高端服务组团、龙穴岛万顷沙港口航运与临港物流制造组团、南沙现代渔业绿色生态组团。
规划五大产业园区:龙穴岛国际海洋岛、南沙湾—慧谷—明珠科学园、莲花山中心渔港核心区、小虎岛—广州沙仔岛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发区西区。
同时,《规划》还首次提出了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与管控政策,综合考虑海岸线的自然地理格局、海洋灾害影响、生态系统分布和演变过程等因素,以海岸线为基准,在充分考虑海岸线两侧开发利用现状和海岸防护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
此外,《规划》明确,海岸线与海岸建筑退缩线之间的区域为退缩区,采用“正面清单+分类管控”的措施。面向未来建设行为的管控,以正面清单的形式确定可以准入的建筑建设行为,正面清单以外的一律不得建设。面向过去的已有建筑的管控,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当审慎处理,分类施策,结合广州市城市更新、码头升级改造等政策,综合分析后分类提出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