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正式发布全国首个《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城市建设中给鸟类“留一片天空”,让摩天大楼与候鸟迁飞和谐共存,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鸟类友好城市提供指引。
《指引》提出建筑高度“限高令”,以福田红树林为核心,面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构)筑物开展城市空间管控,划定四类管控区,建筑高度从海岸线向内陆逐级升高(最高不超过100米),确保候鸟迁飞通道畅通无阻。严控50米海岸带内建设,除必要设施外“零开发”,守护鸟类栖息“安全距离”。
同时,以建筑布局“防撞设计”减少鸟类“隐形杀手”,规划12米以下建筑立面应采用防鸟撞玻璃(如彩釉玻璃、磨砂玻璃等),或进行防撞设计(如加装外格栅、防撞贴等)。
《指引》提出候鸟迁徙季(9月~次年5月)不应采用激光、大功率射灯等朝向天空照射。夜间不开放的滨海、滨河空间的自然栖息地区域不宜设置夜景照明。
此外,《指引》以栖息地营造着力打造鸟类专属“五星级家园”,稳定滩涂面积,保障水鸟觅食空间。种植本土植物,构建“绿篱隔离带”,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严控外来物种入侵,维护湿地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