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40条重点举措》(下称《营商环境40条》),围绕政务服务、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监管执法、质量标准、消费环境、协同共治、智慧平台等八大主题推出系列措施,从市场秩序到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惠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40条重点举措》聚焦营造规范便捷的准入环境,提出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质效。
其中,在行政审批方面,推出“行政审批质量提升行动”,将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联办”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模式,对简易许可事项承诺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探索推行“飞行观察”工作机制,提升市级行政许可现场核查效率。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简化“个转企”业务办理流程,由“先注销、再新设”优化为“直接变更”。推动智慧审批系统建设,实现“无纸化、零跑动”线上查档。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可享受审批靠前服务,通过提前介入、政策辅导与技术指导,加速产品注册和项目落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40条重点举措》提出了促进保障公平竞争,构建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的6条具体举措,包括深入推进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开展涉企收费“政策贯宣+精准指导”、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定期体检+动态清理”、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6条具体措施。
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加强对水电气公用事业以及协会商会等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领域的收费主体开展专项检查,确保降本减负政策措施直达基层、惠及企业。针对令企业苦不堪言的恶意职业索赔行为,将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出台处置恶意投诉举报的指导意见,保护企业正常经营。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40条重点举措》提出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打造高效包容的监管环境的9条具体举措。如建立“无事不扰”清单,清单内事项原则上不单独开展现场检查;推行服务型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适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强化事前预警和事后指导;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推行“一口受理、一次告知、一天办结”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与信用修复服务融合,帮助企业提升信用水平,引导企业降低失信风险。
知识产权创造是驱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40条重点举措》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造运用的创新环境的4条具体举措。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量,对初次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认证的企业给予资助。同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在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方面,《40条重点举措》提出了6条具体措施,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标杆培育,推动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提供精准质量技术帮扶。强化标准引领,支持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和“湾区”标准,禁止利用地方标准妨碍市场流通。布局大亚湾开发区石化、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等四大检测基地,加强计量、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40条重点举措》提出了提振消费活力的7条举措,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升级消费品和服务标准,推动传统优势产品与国际接轨。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提供CCC认证快速通道和标准自我声明服务。推动集贸市场建立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提高投诉处理效能。
在优化协同共治方面,《40条重点举措》提出了3条举措: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建+业务”融合,开展“送服务到企业”活动,提供市场监管多项业务指导;开展“一县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助力“小个专”高质量发展;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发展指导。
在强化数字技术和人才支撑方面,《40条重点举措》提出了建设智慧市场监管综合平台、提升队伍专业履职能力和创新创造活力2条具体措施,锻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