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明确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判了未来5-15年世界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科技变革、经济全球化赋予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生动描绘了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生态、新格局为核心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愿景,提出了面向204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交通体系朝着“零事故、零伤亡、高效率”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80%以上,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进程;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生态体系成熟健全,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实现大规模应用;汽车科技创新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全球;建成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全球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
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强化了“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公益性”的修订原则,在继承技术路线图2.0“1+X”研究框架基础上,以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新型产业生态视角,提出了技术路线图3.0的“1+5+X”的研究框架,同构“产业产品”与“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坚持了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至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实现全面混动化;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销量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比例仍将有三分之一左右。
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强调了未来5-1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市场主流产品。至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BEV占80%;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将从当前的城市、短途场景不断拓展至中长途场景。
技术路线图3.0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快车道。到2040年,L4级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网联协同场景覆盖度、安全可靠性不断提升,支撑无人驾驶大规模安全应用。
技术路线图3.0首次提出汽车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分级体系以及实施方法论。到2040年,以提质、增效、降本、低碳引领,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与数据闭环,实现汽车制造全环节研产供销服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