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已经跨越时空,能上天入海,也能落地为实,在全空间领域下的万千场景中,生根发芽且蔚然成林。
国家战略:场景驱动创新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其中在“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这一国家层面的重磅文件,为正在中国多地试点推进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作为产业应用推动者, 2015年成立的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是全国最早从事无人系统研究的机构之一,院长杨鹏博士在解读上述政策时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系统性部署经济社会应用场景,这一政策导向为正在兴起的全空间无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空间无人体系:新引擎与新路径
新名词的出现,代表新商机与新的市场路径,采访中杨鹏博士重点介绍了这一新概念的基础术语定义与未来之愿。
据了解,全空间无人体系(All-Space Unmanned System,ASUS) 以数据为驱动,通过人工智能与网络通信技术,整合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水域无人系统等各种类型无人装备及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在外层空间(Outer Space)、大气空间(Atmospheric Space)、地面(Terrestrial Surface)、地底(Subsurface)、水面(Water Surface)、水下(Underwater)等各种空间区域(以下简称为:“海、陆、空、天”或“全空间”)能够自主协同作业的新型综合应用体系,是先进制造、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形成的新质生产资料集合。其核心特征包括跨域互联、自主协同、智能决策与全域覆盖,应用涵盖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安防监测、海洋作业、城市治理等众多领域。2025年10月30日,在2025世界数字城市大会上,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杨鹏博士与一众产业协会和国际合作机构的负责人,共同发布了中英文双版的《全空间无人体系 术语和定义》,标志着海陆空天无人系统市场化合作进入接口对接、协作联动的国际新体系时代,也正式揭开了全空间无人体系多域融合的大幕。

全空间无人体系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政策、制度、标准和产业路径。其不仅能直接带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装备的研发制造,还催生了专注于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业运营服务商,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同时,该体系能促进传统产业(如农业、消防)与先进无人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效率,并牵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全空间无人体系具有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的特点,融合了数据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推动交通运输体系从有人驾驶为主向自动驾驶为主转变。全空间无人体系不是未来幻想,已在多个城市落地生根。
立标准,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崛起之路
然而,在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市场探路中,也遇到了行业壁垒与场景桎梏,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不同类型的无人系统之间存在互操作性、通信和协作的挑战,这阻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一个开放的智能网联无人系统行业合作体系——OUSIF®( ® Open Unmanned System Interface Forum)开放式无人系统接口论坛标准体系正在形成。

立标准、破桎梏,重价值来全面释放场景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紧密适配,全空间无人体系正在破空而来。
2025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全空间无人体系论坛已于10月30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6楼茉莉厅举办。本次论坛以“面向场景的无人系统装备商业落地与规模化模式”为主题,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企业领导,聚焦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无人系统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探讨无人系统在智慧物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与常态化发展,推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全域无人系统生态,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指引,为促进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空间无人体系概念的提出者之一,杨鹏博士详细解读了立标准的示范意义与积极影响。他表示,OUSIF即 Open Unmanned System Interface Forum 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为 “开放式无人系统接口论坛”,是一个以满足市场商务合作需求为重点的面向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国际标准合作组织。重点 围绕全空间无人系统的接口开发和标准制定等工作开展生态体系合作,旨在实现海、陆、空、天无人系统生态体系的互联互通、通用识别与控制,促进无人系统设备间、系统间、平台间对接工作的标准化,降低 API 开发工作量和对接成本,提升综合系统的整合简易度,推动运营、维护、设备供应链的生态化发展,并为无人系统规模化落地建立对接监管、保险、金融等服务体系的机制。

此外,OUSIF的基本能力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可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通信而无需额外开发驱动程序。其技术框架基于 Web Services 和开放协议,支持 XML 和 JSON 等数据格式,具有高度的平台无关性。通过标准化接口、场景化体系和严格认证机制,将率先改变全空间无人体系行业的碎片化格局。通过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OUSIF®体系的技术前瞻性和生态协同能力将得以持续维护,使其成为推动全空间无人系统领域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

实施意见下的“一纸江山”,不仅描绘了愿景,更明确了实施路径。而深圳市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的同频共振也昭示了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崛起的最短路径和可行方案。这一切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场景的“珠联璧合”,将为城市韧性提升、治理模式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注入技术动能。瞭望未来,我们有望见证全空间无人体系从示范项目到规模化商用,从单一场景到全域联动,将如互联网一样重塑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