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PMQ Seed 2025“童创节”七感共振 创意发电

云鼎
2025-08-22 13:26:02

为期9天的PMQ Seed 2025“童创节”圆满落幕。该项目由PMQ元创方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资助的PMQ Seed–To Open Minds 2025 (PMQ Seed) 暑期年度盛事“童创节”吸引了超过3600名教育工作者和亲子家庭前来观摩体验。PMQ Seed 2025“童创节”通过七感互动探索体验激发了参与者的创意潜能,为香港暑期文化活动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PMQ Seed 2025“童创节”以七感激发创意潜能

灵感从哪里来?你有没有试过被一段声音、一缕气味或一个动作,触发你的创意开关?据悉,PMQ Seed今年以“感觉大开”为主题,创新性地探索视觉、听觉、触觉等七种感官的创作可能。而今年“童创节”由PMQ Seed与AaaM建筑设计工作室共同策划,PMQ元创方变身为“灵感发电厂”,由300多位9-12岁的“灵感工程师”在9天活动期间,打造共54座由不重样的“灵感发电站”,邀请6-12岁的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到现场参与探索,以七感探索互动装置或游戏激发创意潜能。

创意是一颗种子,拥有改变、甚至撼动世界的力量。当“天马行空”的想法变为可落地的装置或游戏,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意设计同时启发参与者。踏入PMQ Seed 2025“灵感发电厂”,大家会遇见六座色彩缤纷的“灵感发电站”。每座发电站均由“灵感工程师”精心设计,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本体觉与前庭觉,并设有每日更新的感官游戏或互动体验。成功挑战指定发电任务并收齐“发电原料”的观众,便可用这些“原料”启动巨型大脑造型灵感扭蛋机,换取神秘灵感礼物。

“创意的培养是有方法的,设计思维其实是方法论。今年的PMQ Seed“童创节”的主题是“灵感发电厂”,启发大小朋友思考“创意从哪里来”,帮助他们打开七大感官,培养创造力。今年的PMQ Seed 2025“童创节”的互动装置或有些由“灵感工程师”去构思——他们先参加设计思维工作坊,工作坊期间他们学习从构思到实践——再到将他们通过设计思维做出的“成品”去展示给观众。”PMQ Seed灵魂人物、PMQ元创方品牌及项目策划高级总监周洁珊表示,“灵感发电厂”的概念是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创意项目,所有参与者都有不同的角色。从创造“灵感发电站”的灵感工程师,到来发电厂上班打卡的大小朋友,通过参与“灵感发电站”互动装置或游戏,用创意创造“电能”。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也是PMQ Seed项目特色。

培养同理心与创造力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同理心,让孩子们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对方(使用者)的想法和情感。周洁珊谈到,“今年PMQ Seed以‘感觉大开’为主题,希望透过七感探索,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与身体感觉相关的本体觉和前庭觉,引导儿童立体地理解世界,从中培养同理心与创造力,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回应社会的能力。我们每年都会去思考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如何操作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得更好。”

据悉,PMQ元创方作为香港创意地标,持续培育创意人才,自2018年起推出创意教育项目PMQ Seed,与多个本地创意团队及教学组织合作,将设计思维的理念与实践融入学校教育中。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多所学校、220多位教师、3800多名学生参与,以培育孩子的设计思维为本、跨领域学习为纲、寓教于乐为引,策划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展览、工作坊,引导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观察、思考、创造与协作,让创意及设计思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好朋友”。

从“天马行空”的灵感到现实的跨越 为未来种下一颗创意种子

一张桌子、一个计时器、一张写满不同场景的九宫格表格,一只巨型白铁扩音器…来自青松侯宝恒小学的6位“灵感工程师”们设计的感官互动游戏装置——“灵感大耳朵”前,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体验。参与者需戴上特制“耳机”,根据参与者随机扮演的音效在90秒内联想对应场景并完成创作。“我们选择了‘听觉’,因为觉得平时大家通常都是用视觉去看东西,想尝试用‘听觉’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当你的耳朵听到音乐,你可以联想到那是什么?这样也有可能激发你的创意。我们就是想大家不要只用视觉去感受这个世界,也可以尝试用听觉去感受。”11岁的设计师陈凯岚解释道。现场数据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表示“第一次专注用耳朵构思故事”,这种新奇的体验让他们很开心、很满足!

从“天马行空”的想法到可“落地实施”的,在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6位小设计师经历了多次方案迭代。团队成员陈凯岚回忆道:“最困难的是,有时候其他人在体验这个游戏的时候,就是感觉听不到……或者又不像,随后我们就会不停地尝试,去整改我们扮演的声音。但我们一起完成项目后,给了我们团队很大鼓舞,增加了彼此的默契。我在每位同学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让自己的视野也拓宽了。”

“但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参加 PMQ Seed 2025‘童创节’比上学的时候更有趣,不同于平时上课只是听老师说话,这次可以动手做一件产品,让我们有大大的满足感。此外,导师们都很有耐心地引导我们,用更多想法和思维去激发我们的创意,并让我们的创意真正被实现。”李浩分享。

PMQ Seed这个项目从来都是希望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一颗创意的种子,而不是要把孩子训练成设计师或艺术家。无论学业、事业还是日常生活,我们希望孩子拥有解决困难的能力,也让他们思维模式有改变“原来我很多事都做得到”、“我也有创意去做不同的事情”。

跨领域协作,守护PMQ Seed的初心

以学校名义参与 PMQ Seed 2025“童创节”的青松侯宝垣小学教师李东乐,在陪同孩子们参与“童创节”后感触颇深,“我觉得PMQ“童创节”是一套很好的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学到设计思维里的东西。这个装置绝大部分点子都是学生提出,到最后再由他们根据不同利弊去选。这件事让我很惊喜: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一些平时你知道他很有创意却不肯说话的同学,他在这里会分享自己的创意。我觉得这个项目很好,让他们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和呈现出来。”李东乐指出,当前香港的创意是很偏向科学科技,他以感官互动游戏装置——“灵感大耳朵”为例:“这种传统工艺在香港已硕果仅存,导师将其邀请过来教他们一尝‘白铁’工艺,而孩子们在参加PMQ Seed 2025‘童创节’活动中能够尝试怎样用“白铁”——例如做现在的传声筒,这些非科技维度的创新同样需要孵化土壤。”

对此,周洁珊强调,“PMQ Seed项目一直很强调跨界的合作,这个精神也是PMQ元创方本身的精神。”据介绍,PMQ Seed项目每年都有五到六个教师团队,针对导师开展了不同的培训:其中不仅有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提供设计思维培训,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导沟通技巧,还有职业感统治疗师开发感官工作坊。跨界的导师团队为这一项目提供了专业的支持。“我们每年策展都会与时俱进,接下来,我们还会有走进社区及学校的课程,并希望老师学习了解设计思维之后,可渗透到教学中。此外,我们还会举办不同的讲座、亲子班,希望家长参加。我们希望在整个创意教育的相关方都可以打开视野。”

PMQ Seed项目从2018年开创到现在,已走过8个年头。谈及项目未来策划重点,周洁珊认为,PMQ Seed项目比起结果,我们更看重让孩子主导创意的过程,走完“心、释、想、做、试”的整个设计思维流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有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力、适应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今年12月初,PMQ Seed项目团队还将邀请小朋友参与创意作品展出,小朋友有机会向大众分享自己参加PMQ Seed项目的感受与收获,期待2026年有更多大湾区的大小朋友走进PMQ Seed童创节。

粤港澳都市网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0: 0

相关标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