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两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进会主办、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 “2025-26 民青局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 北京和深圳两团分享会暨图片展览在香港湾仔富通大厦会议室顺利举办。活动集中展示了两地实习团的丰硕成果,表彰了王佳依、罗宗煊、朱东升等 “团队最优秀奖个人奖” 及杨雅雯、潘玮阡、敖宇涛、罗宗煊、 张敬唯等“最佳组长”,为期50天的内地实习画上圆满句号。
双地实践:搭建职场与文化双平台
本次实习计划分为北京、深圳两大方向,共吸引 55 名香港及海外高校优秀学子参与,涵盖文化传播、高科技、金融、法律、传媒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沉浸式实践,助力香港青年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脉络,提升职业素养与文化认同。
北京团:深耕文化传承,译码传播智慧
北京团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等中央国有文化集团鼎力支持,15 名香港学子投身非遗传播、国际演出推广、文物数字化等文化领域实务工作。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下属机构实习的钟毅杰,参与了全国一级文物普查统计与数字化平台建设,将数万件青铜器、书画等文物档案标准化录入数据库,深刻体会到 “文物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改造,更是文化价值的译码与重建”;在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参与香港芭蕾舞团《梁祝》赴美推广的唐乐乐,则创新性探索出 “借势在美华人社群” 的传播路径,领悟到 “文化输出需以共情为桥,在迂回中实现影响力渗透”。
工作之外,故宫研学、同仁堂体验、北京大学交流等活动,让学子们在红墙黄瓦与现代建筑的交织中,触摸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正如浸会庄伟诗所言:“北京的实习生活,不仅让我在专业技能上有了质的飞跃,更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刻的情感联结。”
深圳团:聚焦科创金融,感受湾区活力
深圳团聚焦高科技、金融及电商运营领域,40 名学子进入盈科律师事务所、松禾资本、中兴通讯、凤凰卫视等 18 家行业领军企业实习。在金元证券研究所实习的李艾轩,通过编制晨报、参与深度研报撰写,从 “看懂 K 线图” 到 “理解宏观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完成了金融认知的跨越;在启繁科技实习的姚颖瑜,则通过协助初创企业培育工作,直观感受到深圳 “政策 - 市场 - 人才” 协同的创业生态,“香港科研与深圳产业转化的互补性,让我看到大湾区创新闭环的无限可能”。
实习期间,学子们还参与了华大基因探访、南山古城扎染体验、中英街历史教育等活动,在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读懂深圳 “敢闯敢试” 的城市精神。港大附属学院的陈曦感慨:“早高峰的地铁、办公楼的灯光,让我既体会到奋斗的不易,更看到湾区发展的蓬勃生机。”
成长与展望:从 “参与者” 到 “连接者”
分享会上,两地学子通过图片、视频与现场讲述,还原了从 “职场新人” 到 “业务能手” 的蜕变历程。被表彰的 “最佳组长” 张敬唯(盈科律师事务所实习)分享道:“实习期间,我不仅协助律师接见客户、旁听庭审,更在带教律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负责了数起案件的跟进工作。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如何审慎甄别当事人的辩解与供述,并运用证据进行交叉验证;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诉讼文书中迅速提炼关键信息;以及如何结合案情与法律规范,撰写出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法律文书——这些至关重要的实务技能,是书本难以传授的,唯有通过亲身实践方能点滴积累。正是这次实习,让我真切体会到,法律不仅是精深的理论研究,更是一门讲求实践智慧的艺术。”
两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进会项目负责人王荣平表示,该计划已连续多年举办,始终致力于为香港青年提供 “职场练兵 + 文化感知” 的双平台。希望通过百余张纪实照片,全方位展现香港青年在内地实习中的学习、探索与成长瞬间,进一步增进香港社会对青年内地实践的了解与支持。